領導管人,流程管事
企業(yè)的生產管理中,有一個產前準備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就是在正式生產之前,要先做好物料、設備、人員等方面的準備工作,檢查這些要素的到位情況。如果這些要素不能及時到位,生產活動是沒有辦法正常進行的,即便勉強開工,也會異常狀況不斷。
管理活動有一個類似的階段,我把它叫 “管前準備”。就是你在管人之前有一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。什么事情呢?就是讓被管的人對你有起碼的認同度。
一、先認后管——管理源于認同
管理者一定要知道,管人之前有一個前置動作:培養(yǎng)下屬對自己的認同度,讓他認你這個人。這個動作不可能在管理過程中達成,因為管理過程中產生得更多的是對立:你管他,他肯定不樂意接受的,產生抵觸乃人之常態(tài)。
新的管理者進入一個企業(yè),剛開始一般都很難有所作為,就是因為缺乏下屬的認同;企業(yè)從老員工中提拔領導也都比較注重大家對這個人的評價。這都說明,認同是管理的前提。
中國人特別認人,西方人更多認規(guī)則。
西方人認規(guī)則有時候都到了死板的地步。我有一個在德資企業(yè)做過技術總監(jiān)的朋友說:德國企業(yè)的技術部門的規(guī)矩定得很死,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任何一點技術上的改動,都必須匯報到德國總部,然后通過復雜的程序轉回來,才能實施。非常死板。
但是,德國人的死板造成了精確。死板就是“機械”,“機械”就是精確,精確就是質量。死板、機械、精確、質量,正是這樣一個沒有人情化的鏈條,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優(yōu)秀企業(yè)。
而咱們中國人特能變通。中國人常說一句話:好說,咱們之間好說。意思是:什么規(guī)矩都不會跟咱們“自己人”過不去的。在自己人面前,規(guī)矩算個啥?所以,相對而言,中國人認的是人,西方人認的是規(guī)則。
所以,他人對自己的認同在中國的文化和管理中,是一個至高無上的課題。在中國的企業(yè)做管理,不要把管理制度看得那么有用,首先要看人與人的關系。你要管好他,先要讓他認同你。
就是說,在你的管理的動作還沒有實施之前,就要改善你和下屬的關系,提高他對你的認同度。
我們在企業(yè)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:“你是誰呀?”、 “你算老幾呀?”,意思是:說話者的身份比說話的內容要重要得多,管理者的身份比管理的方式重要得多。這個身份當然是指被管理者認同的身份。
所以,沒有認同,人與人的管理就無從談起。
二、先幫后管——認同源于幫助
怎樣才能讓下屬認同你?有兩個方法。
第一個方法:讓下屬佩服你。中國的管理者要想管好人,就得好好做人,如果做人不行,一切免談。克林頓鬧了荒唐的事還能做總統(tǒng),但在咱們中國不行,中國人不佩服這樣的人。
第二個方法:給對方好處,而且是先給好處,才能管好他。有的企業(yè)老板經常說:員工只要幫我做出業(yè)績,我絕對不會虧待他的。錯了!做老板的就得先付出,先幫才能后管。
先幫后管這句話不僅是對老板而言,各層級的管理者對下屬也都只能這樣。
先幫后管就意味著可能會白幫了。你幫了下屬,他可能什么也不報答你,不僅不報答,反而會說:你給的那點好處算什么?我在別的企業(yè)會掙得更多。
也許剛到你這個企業(yè)時他一個月拿三千塊錢,兩年后你給他加到八千了,你以為他會對你感恩戴德嗎?說不定哪天他會跟你說:劉總啊,你不知道,隔壁的馬總找我好幾次了,月薪一萬讓我去,我沒去,因為你是個好人。
這是表揚嗎?不,是給壓力。意思是你這個老板要識抬舉,你是給了我八千塊錢,可我給你多大的面子呀?別人給一萬塊錢我都不要,就要你這八千塊錢,你還不知足嗎?
到頭來,你還要感謝他。所以,有時候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給了也白給。
既然給了可能白給,那我們能不能不給?或者等得到了再給呢?不行!做為管人者,你就得準備先付出,哪怕沒有回報也必須如此,這就是管人者的“命”。誰叫你帶兵呢?你當老大就得準備犧牲。
所以,千萬不要以為做了上司、做了領導、做了老板就可以痛快了。就管人而言,反而會更不痛快。
做領導的就要有付出的心態(tài)。要能接受別人的恩將仇報,而不是動不動就想以仇報仇。當然,更要學會“恩而不妄施”。
我經常遇到有些老板訴苦:又被一個下屬坑了一把,這個人不僅自己走了,還帶走了七八個員工。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,我們就沒有必要掉在這種煩惱中不能自拔。因為在管人的問題上是沒有辦法雙方算清帳,然后等價交換的。我們的祖先沒有為我們設計這種管理模式,到了今天就只能認命。